江苏的李某与肖某是朋友,此前肖某曾向李某借过钱一直未还清,当其想要再次借钱时,李某表示不信任肖某,实在要借,就让肖某的女儿肖某某来借。 没多久,李某就接到自称是肖某女儿“肖某某”的微信好友申请,微信中,“肖某某”自称是来替父亲借钱的,在李某的指示下,肖某某通过微信发送了以自己名义借钱的借条,李某也将3万多元借款转给了对方。
当还款日期到了肖某没有还钱,李某上门要债才发现,肖某的女儿对借钱的事毫不知情,加肖某微信的其实是肖某妻子刘某,李某无奈将肖某一家三口诉至法院,要求三人共同偿还借款。
法院审理认为,肖某、刘某以女儿的名义向李某借款,现无证据证明肖某的女儿有向李某借款的意思。李某在知晓实情后,亦认可借款人为肖某、刘某,因此法院认定:李某与肖某、刘某事后达成了借贷合意,并判决肖某、刘某偿还借款。因肖某的女儿肖某某并非借款人,亦无证据表明其同意还款,因此对李某要求肖某某共同还款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