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咸宁城区遭遇多轮强降雨,特别是6月28日晚的强降雨,导致浮山片区金桂路始峰悦府小区路段、十六潭路浮山新村路段、书台街武咸城际铁路以北路段等区域出现积水。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积水“来得快,退得也快”,内涝情况大为改善,正在建设的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发挥了实效。
三方面原因导致积水
咸宁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局相关项目负责人万子辉介绍,这几处路段历年来出现积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浮山河过流能力不足。暴雨期间,上游雨水经管网汇入浮山河,在下游处暗涵段时水流过载,导致雨水通过低洼处井盖、雨水箅子及浮山河暗涵段外溢至路面形成积水。
路面纵坡大,收水系统不完善。书台街、十六潭路、金桂路三条道路路面纵坡较大,现有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箅子、收水口等)能力不足,强降雨时大量雨水迅速汇集至低洼处,超出收水能力。
老旧管网塌陷堵塞。部分建设年代较久的排水主管道出现塌陷,雨水管的过流能力严重降低,造成雨水外溢至路面。
治理工程初步凸显成效
据了解,书台街、十六潭路、金桂路、青龙路交叉口附近是历史内涝点。以金桂路始峰悦府小区路段为例,该处地势低洼,在2023年及2024年的强降雨中,积水深度达2米以上。对比鲜明的是,在今年经历的多场强降雨中,虽然上述路段仍存在积水点,但积水深度显著降低。据监测,最深处约40厘米,平均深度约20厘米,普通车辆可正常通行,且积水“来得快,退得也快”,内涝情况大为改善。
万子辉表示,正在实施的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已开始发挥实效。关键举措包括:
新建调蓄池启用。位于咸宁高新区合加厂区、容积达13.6万立方米的调蓄池已在近期强降雨中投入使用。通过科学调度,该池平均每次调蓄雨水不低于9万立方米。作为浮山河上游的关键设施,它有效为下游箱涵及管网系统争取了排水时间和空间,显著降低了路面积水深度,并缩短了退水时间。
管网改造与新建。针对管网问题,青龙大厦节点的雨水管网改造已完工。同时,正在书台街、十六潭路、金桂路等多条路段新建管道直径为1.2米至2米的大型雨水管道、排水沟及截水沟,旨在彻底解决路面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8月下旬完成关键点位改造
该项目自今年4月开工以来,目前针对浮山河排水能力不足的核心举措——新建调蓄池,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管网系统改造与新建工作正全面推进。
万子辉表示,整个工程正在多点施工,预计今年8月下旬完成金桂路始峰悦府小区路段、书台街、十六潭路的雨水主管网及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整个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计划于今年12月全面竣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浮山片区现有内涝点积水问题,显著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记者 黄兰芬 通讯员 邹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