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所放的,是一张大闸蟹兑换卡,精致的外观显得很高档,上面写着能兑换价值500元的螃蟹,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张精美的蟹卡,会不会立刻就想扫码兑换?但要小心了,有些蟹卡可不是正规商家发过来的,而是电诈团伙的引流手段。那么这些涉诈快递,是怎么送到如此多人手中的呢?
上海的王先生两年前就收到过这样一个陌生快递,当时的他还以为这是一份突如其来的惊喜,没想到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被害人 王先生:短信发给我,说我有一个快递,然后我就去拿了,回家一拆一看就是一张螃蟹的礼品兑换卡。
询问了一圈,王先生也没搞清楚是谁送的蟹卡,由于以往也经常会收到亲朋或是客户寄来的礼品。加之当时是10月初,正是吃螃蟹的时节,一张蟹卡的出现似乎也并不奇怪。
被害人 王先生:它包装都很精美,然后它上面设计得都挺好看的,制作也比较好。想着总归可能是哪个客户寄过来的。
按提示扫码后 “客服”出现
王先生说,拆开快递,里面是一个精美的卡套,打开后就能看到一张兑换螃蟹的礼品卡,这张卡的背面,有一个二维码,并标注着 “扫描二维码激活” 的提示。
被害人 王先生:手机拿出来扫了那个二维码,就加到了一个客服,然后我就把礼品的兑换码发给了她,她就跟我说已经兑换成功了,但是要段时间螃蟹才会发过来。然后她说还有一些其他的礼品赠送。
客服告诉王先生,当下正值礼品卡兑换的高峰期,螃蟹无法及时送到他的手上,作为补偿,可以先为他提供其他一些礼品。
被害人 王先生:又给了我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扫描之后是下载一个App,下载完App上面可以领取一些小礼品,什么大米、油、面粉这些东西,然后兑换完之后,我是确实收到了这些礼品。
没过几天,王先生确实收到了这些礼品,而在等待螃蟹寄到的这段时间里,他发现在这款应用程序上不仅能领小礼品,甚至还可以赚钱。
被害人 王先生:又给我发信息,说可以给我一些其他的福利,刷做任务什么的,我每一单也可以拿个几块钱。我想蛮好,然后刚开始是真的几块钱是可以拿到的,后面又给我发了一个充值任务,什么充值500块可以拿几块钱的,就等于说任务的一个奖励,我充进去之后就发现这500块我就拿不出来了。
陷入刷单骗局 投资逐渐增大
此时的王先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刷单诈骗的泥潭之中,为了取出被冻结在里面的钱,他按照对方的要求继续投入更多的钱,可结果只能是越陷越深,难以抽身。
被害人 王先生:要再做一个5000块的任务,然后我做完之后,说这个任务成功了,可以提现了,但是提现只能提几百块钱,然后我提完之后我就问剩下的钱怎么办,说我还得继续做任务,然后就不停地这样循环,最后就是一步步就被套进去了,最后总共也被骗了10多万。
到了这个时候,王先生才醒悟过来,随后他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回顾整个骗局,他始终想不明白,这个装着“涉诈蟹卡”的快递,到底是谁寄来的呢?
寄递涉诈蟹卡 以此引流实施诈骗
王先生报警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关于收到涉诈蟹卡的讨论,而大家提到的蟹卡,都和王先生的如出一辙,可见在当时,寄递涉诈蟹卡引流的诈骗手段已经十分猖獗。
2023年10月7日,一个关于涉诈蟹卡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第一。当时,一位演员发布一条微博,称自己收到了一个快递,拆开后发现里面是一张精美的螃蟹兑换卡,起初还以为是朋友所赠,但很快他就察觉到不对劲,意识到这可能是诈骗,随即将此事发出来警示公众。
评论区里很多人留言,纷纷表示自己也收到过同款的蟹卡,有的人庆幸没有扫码,有的则在质疑是否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在当时,这张小小的礼品卡已经让大家避之不及。初步了解情况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 朱波:上面显示的是大量的网民收到了同一种螃蟹卡的快递,怀疑是一个涉诈活动,那么第一时间就是去开展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工作,并且邀请检察机关去提前介入。
被害人所收涉诈蟹卡
由同一快递站寄出
网上的信息显示,还有很多人也收到了相同的涉诈蟹卡,那么是否还有人也像王先生一样被骗了呢?于是,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通过全国反诈平台挖掘更多线索。
这些被害人虽然身处全国各地,但被骗方式却如出一辙:他们都是被看似正常的快递所迷惑,随后一步步掉入电诈团伙设下的陷阱中。侦查人员发现,这些案件中不仅诈骗的物品都是同一种礼品卡,而且都是从浙江嘉兴的一家韵达快递站点寄出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 朱波:他们发货地址、发货人员直接使用了快递站点的工作人员的信息,而并不是真实的发货商家的信息。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通过这家快递站点,将这些涉诈蟹卡寄往全国各地的呢?上海警方立即赶赴嘉兴,控制了该涉案快递站点的负责人郑某,并在站点内查获了尚未寄出的涉诈蟹卡快递。
朱波:基本上在第二天,公安机关就成功找到了涉案的快递站点,并进行了控制,并将尚未发货的相应的快递予以了扣押。那么这个案子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发现站点共计对外发送的快递数量是40余万件。
面对寄递涉诈蟹卡的行为,快递站点的负责人郑某却声称,这些快递都是一位叫纪某的客户委托自己寄的,他对里面的物品是否涉诈并不知情,那么,事实真如郑某所说的那样吗?
朱波:作为一个快递站的管理人员或者揽件人员,他是能够意识到这些快递件是存在的,最起码能够意识到存在异常。当然大部分其实也能意识到它是一个诈骗行为。
虽然郑某嘴上说不知道寄递的是涉诈卡片,但他与纪某之间的交易行为却存在诸多可疑之处。
快递站点负责人被查
明知寄递物品涉诈
随着侦查的深入,更多证据浮出水面。在郑某与纪某的聊天记录中有过这样的对话:“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问起来该怎么解释?如果严重点警察介入,怎么去推脱责任?”可以看出,作为快递站点的负责人,郑某知晓所寄递物品可能存在问题。
朱波:能够看到嫌疑人跟上游的人员的一些聊天记录,那么通过上下游的聊天记录去仔细分析,可以直接证明嫌疑人是明知的。因为在嫌疑人跟上游联系的过程中问过很多的风险。
印制涉诈卡片
为境外诈骗团伙引流
面对诸多证据,郑某最终承认了自己帮助邮寄涉诈快递的犯罪事实。通过进一步侦查,公安机关锁定了印制这些涉诈快递的犯罪嫌疑人唐某,并迅速将他抓获。经调查,一个由唐某等人勾结境外诈骗分子,针对不特定人群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朱波:唐某通过相应的聊天软件与境外诈骗分子取得联系,然后从境外诈骗分子处承揽了这一项诈骗引流业务,那么在实施过程中,是由唐某去寻找印刷厂印刷对应的涉诈引流卡片,然后由季某来负责将涉诈的引流卡片进行一个快递袋的包装。
唐某交代,他们寄出这些涉诈礼品卡,为境外诈骗团伙引流,对方则按照实际邮寄的单量,给他支付钱款。
朱波:唐某交代,他从上游接过的这些快递引流的单子,每一单快递它的获益是4.6元,但是这包含了它的设计成本和寄发的快递费用等成本。然后像唐某和纪某他们俩往外直接付给涉案的像浙江嘉兴这种站点的费用是2.6元每单。
被判犯诈骗罪
快递站点负责人获刑三年半
2024年4月至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对本案中的唐某、纪某以及涉案韵达快递站点负责人郑某等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至三年不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崔欣:快递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当你发现一个快递,就不会警惕。那么利用被害人贪小便宜,或者是认为这有可能是我的朋友寄过来的,就很轻易地会去扫码,但是你只要是扫码和链接了之后,那么就陷入了这种诈骗的陷阱,就看起来是惊喜,实际上是一个陷阱。
站点寄递涉诈卡片
亦违反快递行业规定
快递站点负责人明知是诈骗行为,依然参与其中,帮助寄递了40多万张涉诈卡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对快递站点负有监管责任的快递公司是否发现异常?快递行业的管理又存在哪些漏洞呢?
据了解,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对快递行业的收寄有着明确规定,要求对所有寄递物品进行开箱验视,并确保是实名寄递,同时所有邮件、快件必须通过X光机安检,目的就是防止违禁品进入物流网络。但在这起案件中,涉案的快递站点并未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为涉诈卡片的流通提供了可乘之机。
朱波:在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出来,这三项制度的执行完全依赖于快递站点的经营人或者说揽件员的一个自觉性。从这个案件里能够看出来,发件人信息是可以随意填的,并不需要相应的什么实名去验证的,批量的快递都是快递站人员随意填了一个自己员工信息就好了。
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涉诈快递在寄出后,快递公司就收到过收件人的举报投诉,但是管理人员未对涉案快递站点负责人郑某采取更严厉、更有效的禁止措施,这也导致郑某继续寄递这些涉诈快递。
国家邮政局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立案调查
检察机关介绍,近年来,邮寄涉诈快递的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了群众财产损失,部分快递企业对于快递站点出现的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没能及时有效阻止。今年3月19日,国家邮政局表示,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决定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针对这起案件暴露出的快递行业管理漏洞,上海检察机关也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快递行业的系统治理与规范提升。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崔欣:那么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网信办,还有电信公司等多家单位和职能部门,共同成立了网络空间站,那么通过这起案例之后,我们可能会纳入把比如说快递行业,还有某些行业协会,纳入到我们网络空间站的成员单位,通过执法检查建议,然后风险提示,还有法治宣传等各种途径促进快递行业的这种自查和整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